高松院士应邀参加“国际晶体学年IYCr2014”开幕典礼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3日 + -

  2014年1月20至21日,约800名代表汇聚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参加由UNESCO和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启动的国际晶体学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Crystallography in 2014,IYCr2014)。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晶体学会(CCrS)理事长高松院士应邀参加国际晶体学年开幕典礼。
  
  开幕式开始,由联合国秘书长Ban Ki-moon作了视频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Irina Bokova、IUCr主席Gautam R. Desiraju等先后致辞,强调指出晶体学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生命的本质,对于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药物和新材料的研究、对工业和农业、乃至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开幕式之后,为期一天半报告会的主题包括:晶体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晶体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晶体学、对称性和艺术;晶体学与国际合作;晶体学在不同方面的应用(从日常用品到火星土壤分析和研究古代艺术使用的晶体颜料);衍射技术的发展等等。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rian K. Kobilka发表题为“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输的结构基础”的演讲。
  

  来自五个金砖国家,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和中国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晶体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高松院士作为中国代表,应邀作了“中国(大陆)晶体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讲。回顾了我国晶体学学者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艰难环境下,在解析出高分辨率的胰岛素晶体结构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晶体学研究者和科学家在非线性光学晶体、准晶、超晶格、晶体结构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人类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复合物、分子功能材料及其晶体工程、新超导体材料、北京和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的建设和应用等方面所获得的成果。



未标题-1 贝.png


高松作报告
  
  在闭幕辞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基础科学计划项目负责人Maciej Nalecz指出,国际晶体学年将和国际物理学年、国际化学年等一样,提高公众对与科学、科学成就、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国际晶体学年,各国都将组织一系列的会议、展览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晶体学的认识和了解,并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晶体学会也将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等院校和部门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向全社会普及晶体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传播及弘扬晶体学知识及所蕴涵的深刻科学思想,展望晶体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吸引更多的年轻科学工作者进入晶体学的领域。(文/陈冲  王哲明)
  
  来源: 中国晶体学会
  
  责任编辑: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