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晶体学会第二届陶瓷青年学术会议暨先进陶瓷材料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晶体学会第二届陶瓷青年学术会议暨先进陶瓷材料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包括100余位院士、杰出青年等国家级人才在内的1000多位陶瓷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际知名陶瓷专家参会并出席开幕式。本次会议围绕先进陶瓷材料的前沿研究和产业应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合作共赢提供了重要学术平台。会议由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和郑州大学主办,由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承办,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武汉科技大学协办。
会议设置了73个主题报告(Keynote),报告人均为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权威专家,他们对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参会者提供了具有战略性视角的学术指引。同时,会议设置了264个邀请报告(Invited),邀请了众多优秀学者分享创新性研究成果,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此外,会议还提供了34个口头报告(Oral),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学术创新的活力。会议还特别设立了60多个墙报展示区,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参会人员围绕墙报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碰撞科研创新火花。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富强教授、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教授、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孙俊良教授分别致辞。黄富强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热烈欢迎与会嘉宾,并感谢了为会议筹备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他指出,郑州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尽管中国陶瓷产业在市场规模和国产化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高端环节仍依赖进口。黄教授还列举了中国科研团队在学术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强调了青年才俊在推动陶瓷行业创新和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他鼓励大家在“硬科技”、“跨学科”和“全球化”方面不断努力,共同推动中国陶瓷行业的未来发展。
单崇新教授代表郑州大学,首先对学会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参会。他回顾了首届会议的成果,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的悠久历史、雄厚的学科优势以及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努力与成就,同时也提出了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挑战与不足。单教授强调,学校将始终致力于助力青年人才的成长,并希望与会人员能够在会议期间积极交流、分享经验,携手合作,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同时也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孙俊良教授同样代表主办方对参会人员以及所有筹备工作者表示感谢,并对会议主题和郑州的制陶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深入分析了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指出这些挑战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孙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科研团队在陶瓷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投身其中,推动学科发展,打破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壁垒,并为中国陶瓷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会议开幕式由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海龙执行院长主持。
会议期间,共设置了四个大会报告环节。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立东主持。
田永君院士作了题为《材料组织与性能的高压调控》的报告,阐述了高压调控的原理及其独特效能,并分享了课题组在高压创制碳基和氮化硼基新材料、揭示石墨到金刚石直接相变机制及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田院士还深入探讨了纳米孪晶金刚石的发现对材料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接着,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潘伟作了关于降低陶瓷热导率的报告,重点讲解了如何在保持材料高温热机械性能和高热膨胀系数的同时,有效降低陶瓷的热导率。潘院士从陶瓷材料的热传递机理、点缺陷对热导率的影响、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影响陶瓷热导率的因素,并讨论了如何通过引入点缺陷、优化声子和光子热导率的微观机制,以及调节晶格振动行为特性,进而增强陶瓷的热物理性能的新机制。
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主持。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杨中民教授作了题为《激光玻璃光纤材料与器件创新及工程应用》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稀土掺杂玻璃组分的定量设计理论及其在玻璃光纤制备中的新技术突破。他还展示了拉制出具有最高增益宽带的玻璃光纤,以及被众多著名学者誉为“最高功率、最高重频”的高性能光纤激光器,该产品已在高精尖激光装备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教授做了关于金刚石优异力热光电性能的报告,介绍了团队依托河南产业优势,在深紫外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及量子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此外,会议精心安排了八个分会场,分别涵盖了结构陶瓷、超硬材料、功能陶瓷、新能源材料、热电材料、透明陶瓷及发光材料、人工智能与增材制造、特种功能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各分会场围绕各自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大量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众多学者踊跃提问并激烈讨论,例如,在结构陶瓷分会场,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光功能陶瓷的低温烧结制备技术及基于红外陶瓷的被动辐射冷却新技术;而超硬材料分会场则聚焦于氮化物高熵陶瓷的制备及超硬性能、高品质金刚石晶体与器件等议题。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先进陶瓷材料领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届大会出席嘉宾包括: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郭国聪,中国晶体学会晶体应用与产业分会主任王继扬,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辉、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章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潘世烈,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弛,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文革,南京大学教授陈延峰,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陈雪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崔洪芝,淮南师范学院副院长左如忠,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王瑞波,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梅大江等。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来自先进陶瓷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先进陶瓷材料领域将不断突破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力量。
附:中国晶体学会第二届陶瓷青年学术会议暨先进陶瓷材料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部分与会专家代表合影留念